潘登余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创建时间:  2022/10/10  乔雨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biwn必赢潘登余、耿弼江等人在国际高水平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4)上发表题为“Near-infrared phosphorescent carbon dots for sonodynamic precision tumor therapy”的研究论文。

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简称SDT)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非侵入性、超强组织渗透能力以及激发声敏剂产生单线态氧的声动力活性,从肿瘤细胞夺取电子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器造成肿瘤细胞的死亡,从而达到准确、彻底杀灭肿瘤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治疗目的。SDT也能破坏肿瘤血管上皮细胞使之释放血栓素,在肿瘤血管内形成血栓造成肿瘤组织的缺血性坏死。SDT还能使机体产生大量抗原,刺激机体抗肿瘤免疫。日前,SDT已获得美国FDA的孤儿药和快速通道认定,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潘登余、耿弼江等人首次提出了“磷光声敏剂”的概念,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近红外磷光碳点,将其应用于近红外成像介导的精准声动力肿瘤治疗。该团队采用一步微波合成策略调控碳点导电类型,制备的同质p-n结碳点不仅具有近红外磷光特性,而且具有增强的声动力活性。其优异的声动力活性体现在:1)p-n结可高效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2)激发的长寿命三重态可高效产生单线态氧;3)激发的空穴可高效消耗肿瘤微环境中的谷胱甘肽。最后,采用具有同源靶向特性的癌细胞膜封装近红外磷光碳点,通过单次静脉注射和单次超声,在荷瘤鼠模型中实现了对骨肉瘤的完全根除。该工作不仅为磷光材料长寿命三重态用于近红外成像介导的声动力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也为量子点磷光材料应用于近红外发光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工作以上海大学在站博士后耿弼江为第一作者,上海大学潘登余特聘教授和冯凌燕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沈龙祥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大学为通讯单位。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3474-8

上一条:张海娇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连续发表论文

下一条:王道源副教授课题组在《Geoderma》发表农田土壤结构和碳固存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新成果

© 版权所有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