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器的研发和应用于结构和反应活性的研究

创建时间:  2022/07/08  乔雨   浏览次数:   返回

报告题目:质谱仪器的研发和应用于结构和反应活性的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mass spectrometry instru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s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报告人:吴晓楠

报告时间:2022年7月9日(周六),下午14: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 739-567-799)

报告简介:

质谱作为一种鉴定化合物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虽然质谱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分子的分子量,然而其对于确定分子的结构表征缺乏直接的手段。红外光谱能够通过检测分子的伸缩振动来确定分子的结构,但是红外光谱方法不能够对分子进行选择性表征。通过质谱和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可以利用质谱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结合红外的结构表征,可以更好的表征物质的结构并研究物质反应过程。我们运用自行开发的质谱研究了气相[Rh2C3]+离子,通过对其氩贴附络合物的红外光解离光谱确定了其具有Rh–C–C–C–Rh的直线型结构。利用离子阱质谱研究了[Rh2C3]+和CH4在室温下的气相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Rh2C]+/C3H413CH4同位素取代实验发现反应产物中有[Rh213C]+存在,表明在[Rh2C]+/C3H4的反应通道中存在CH4的四个C-H键被全部活化并转移。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在甲烷的碳与C3成键是反应中的关键步骤,Rh作为活性位点可以有效活化CH4中的四个C-H键。

报告人简介:

吴晓楠,复旦大学化学系青年研究员。201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何圣贵)。2012-2015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洪堡学者),在柏林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Helmut Schwarz)。2016年回到复旦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质谱结合红外光解离光谱联用仪器的开发,及其应用于惰性小分子活化转化机理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包括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复旦大学部分)。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二等奖,担任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外聘专家。共发表论文60余篇。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上一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生物样本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条:新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的合理设计与同步辐射断层成像研究

© 版权所有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