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创建时间:  2023/12/06  乔雨   浏览次数:   返回

流动站概述

上海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于2023年设立,流动站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卓越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博士后管理服务机制,形成了系统的博士后培养体系,目前已具备完整的学术梯队、先进的研究条件、成熟的研究方向、深厚的科研积淀,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质量及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流动站由院士(吴明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元方: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高被引科学家/学者(4人:科睿唯安 2人,爱思唯尔2人,斯坦福全球Top2%顶尖科学家13人)和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7人)为主的优秀人才队伍,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上海市级创新团队2个。聚焦国家“双碳”战略,面向国家化工行业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本学科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应用”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就和广泛的产业化应用成果,在环境化工高效治理技术与装备、新能源电池材料制备工艺、光/电催化工程、功能化碳材料、高分子结构设计与可控聚合工艺、上转换型纳米材料的生物化工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聚焦国家和区域需求,立足优势特色学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特色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学术声誉与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申请国家专利200余项,授权专利15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0余项,多项发明成果实现了技术转化;发表SCI收录论文1800余篇,其中1区论文近700篇,ESI高被引论文累计180余篇,以上海大学为第一单位在Nature上发表论文1篇,此外在Science/Nature子刊等顶级期刊上发表30多篇高水平论文。据全球知名机构统计,2023年,本学科在软科(全球 101-150 名;国内第 39)、QS(全球 351-400 名;国内第 21)和泰晤士高等教育(A学科;国内第 10)排名中位居前列。


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化学工程

2. 化学工艺

3. 应用化学

4. 生物化工


联系方式

流动站负责人:王勇, E-mail:yongwang@shu.edu.cn

流动站协助管理人:孙延枫,E-mail:yfsun@shu.edu.cn

流动站联系人:金荣, E-mail:r.jin@i.shu.edu.cn

流动站网址:/



下一条: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 版权所有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